來源:量子起源科技 發布時間:2020-08-16
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,社交軟件也多了去了,如今社交電商成了公認的風口,玩法越來越豐富,覆蓋的人群越來越廣泛,已經很難用某一類人群來界定。
對商家或平臺而言,社交對電商的本質價值就是利用去中心化的方式獲取低成本流量,實現用戶帶來用戶的裂變式增長。下面是廣州微信開發公司介紹關于小程序社交電商的幾種情況:
一、小程序電商的繁榮
根據微信最新公布的數據,微信小程序數量超過100萬,超過150萬開發者加入,有2億小程序日活躍用戶。
另一組公開數據是,百度小程序月活超過30億,發揮廣告聯盟的優勢,走與微信“去中心化”不同的“中心化”路子,拉來快手、愛奇藝、58、攜程、B站等合作伙伴,希望做到一套代碼,在不同APP上運行小程序。
百度發揮廣告聯盟的優勢,走與微信“去中心化”不同的“中心化”路子,并拉來快手、愛奇藝、58、攜程、B站等合作伙伴,成立開源聯盟,這些企業也將在各自旗下的APP支持運行智能小程序。
就在去年9月,支付寶小程序事業部成立,計劃3年投入10億扶持創業者。
除了BAT三巨頭紛紛入局小程序,抖音也開始布局了小程序電商,多個百萬級的抖音號中,批量出現關聯淘寶的賣貨鏈接。關于抖音短視頻KOL的搜索量明顯提升,廣告主對于抖音的投放熱情也是日益高漲,不少廣告主已經在抖音平臺實現了品牌傳播。
二、用戶消費行為的變化
層出不窮的新產品帶來了快速迭代的娛樂方式和信息獲取方式,用戶在手機上的行為越來越碎片化、多元化,這種變化使得這屆用戶“見多識廣”,追求個性化、追求與眾不同,熱衷于在社交軟件上分享和獲取信息。
比起傳統電商平臺的賣貨模式,用戶們更愿意相信身邊人的推薦,和自己喜歡的網紅分享,“種草”、“拔草”等詞語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所產生。
而用戶行為的變化無疑會帶來商業模式的變異,用戶在哪,需求在哪,商機就在哪,社交電商應運而生。
三、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消失
目前,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戰斗中,流量紅利早已消失殆盡。成熟平臺依賴傳統漏斗模型難尋增長,獲客單價持續飆升,發展遇到瓶頸,中小平臺在夾縫中艱難捕獲流量,競爭乏力,難覓出路。
而社交電商提供了獲取流量的新思路,充分利用了用戶的社交關系,將傳統的倒三角獲客漏斗反過來,打造金字塔型的獲客模型,相對輕松的實現流量自增長。
四、傳統電商+技術的成熟
傳統電商流量紅利時代已過去,但電商零售增長勢頭不減,網購用戶的人均支出也逐漸提升,預計2019年的人均支出將比曾經的2012年翻一倍多。
以淘寶為代表的傳統電商哼哧哼哧干了15年,對國人線上購物的影響之深遠是毋庸置疑的。
大前輩已經做好了用戶教育的工作,shopping-online已經是主流的購物方式,哪怕對三線往后的下沉人群,也都不再是新鮮事物。再者,支付方式和供應鏈的發展和成熟,也為社交電商提供了必要條件。